有一種力量,叫中國女足
文章導讀
前兩天,相信大家的朋友圈一定都被各大平臺中國女足奪冠的推送刷屏了。就是這支年輕的球隊,戰勝了韓國對手,取得了最終的勝利,為中國足球添上了光輝的一筆。而距離上次中國女足奪得亞洲杯冠軍,已經過去了16年之久。
比賽上半場對于中國隊來說進行得并不是十分順利,雖然先占據了場上優勢,但到了第26分鐘,隨著中國女足在進攻中被斷球,韓國隊的崔宥莉率先破門,進攻優勢逐漸轉為劣勢。上半場最后時刻,中國隊員又手球送點,池笑然點射進球,中國女足0-2落后于韓國。
巨大的壓力一下落到了中國姑娘們的身上——向前,是實力不容小覷的對手;向后,是14億祖國人民的期待。比賽過半卻被領先兩個球,要贏,就必須利用下半場四十多分鐘的時間實現逆風翻盤。
在下半場,中國女足很快調整了人員和戰術,先是肖裕儀、張睿聯袂登場,隨后換下有傷在身又被嚴防死守的王霜,小將張琳艷替補登場。
但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流逝,我們的內心也變得越來越焦灼,轉機出現在第67分鐘,唐佳麗點球命中扳回一城,電視機前的中國觀眾們又重新活躍了過來。
這關鍵的一球也令中國姑娘們士氣大增,短短五分鐘后,張琳艷再進一球,成功扳平比分。
比賽的懸念通過肖裕儀最后的一記單刀絕殺結束,中國女足成功完成逆轉,以3-2擊敗韓國隊奪得了冠軍。這一刻,整個中國沸騰了,我們是冠軍。
許多人喜極而泣,誰也沒有想到,中國足球所帶來的榮耀感,是這幫姑娘們給的。一路走來,她們真的很不容易,無論是頂住破釜沉舟的魄力,還是關鍵時刻英勇絕殺的能力,這些女孩子們都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“鏗鏘玫瑰”。
中國女足,創立于1984年,兩年后首次參加亞洲杯就獲得了冠軍,自此開創1986、1989、1991、1993、1995、1997、1999年女足亞洲杯七連冠。
之后參加亞洲杯14次共獲得8次冠軍,2次亞軍,3次季軍,就連在世界杯,也打出過亞軍的好成績,放眼整個亞洲,中國女足絕對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頂流球隊。
在中國女足的巔峰時代,也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的球員,她們是最早的一批“鏗鏘玫瑰”。那個時候,我們有世界排名第一的劉愛玲,她體能充沛、視野開闊又擅長遠射,能夠盤活整支隊伍,是中國女足的中場靈魂球員,也是“勝利的保障”。
有著“穿著裙子的馬拉多納”稱號的孫雯,8歲就開始踢球,擁有極高的天賦和頑強的精神,善于組織、技術細膩,被稱為“最佳射手”,并于2000年被國際足聯授予“20世紀足球小姐”稱號。
還有已經因病逝世的“快馬”張鷗影,她在場上的位置是前鋒或右前衛,速度快,沖擊力強,憑借高超的球技得到了中國足球界的高度稱贊,也為中國隊贏得了多個冠軍。
還有水慶霞、高紅、馬曉旭、浦瑋......正是這一位位“綠茵場女戰士”的前仆后繼,才有了中國女足無比輝煌的黃金時代。當然,“榮耀的背后永遠刻著一道孤獨”,這些成就都是姑娘們用無數個日夜的努力所換來的結果。
輝煌過后,不免也要經歷一些低谷,中國女足也不例外。
中國女足的低谷期出現在07年世界杯,因為自此之后,我們在世界杯和奧運會中從未進入四強,更是無緣決賽圈。
隨著主力隊員們的退役、傷病,本該向著更高舞臺進發的中國女足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,隊伍青黃不接、頻繁換帥、風氣變歪.....曾經風光無兩的女足世界排名不斷下滑。
一路跌跌撞撞地來到了2019年,好不容易又進了奧運會的小組賽,卻恰逢主教練賈秀全的“不要球星論”甚囂塵上,導致后防空疏、動力不足,最后在正賽中潰不成軍。
所幸,這樣的局面并沒有一直持續下去,在賈秀全迫于形勢下課、前女足隊員水慶霞臨危受命之后,中國女足終于迎來了轉機。
水慶霞一上任,就召回了被賈秀全棄用的唐佳麗、婁佳惠等球員,重用王霜的同時不忘提拔其他小將。
而這些隊員們,也沒有辜負主教練的信任,即便是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,不到最后一刻,仍不輕言放棄,才打了今天這場漂亮的翻身仗!
公眾忽視、政策輕視、低谷之中的中國女足,唯有自渡,才能上岸,終于也通過自渡,成功上岸。
許多人不懂夸女足精神,夸的到底是什么。堅韌不拔、勇于拼搏、不妥協不放棄是一方面;自主、獨立、不依附于其它任何群體,是另一方面。其實在女足精神的背后,還有一份來自女性的力量作為支撐。
當許多人借女足之名來諷刺男足時,“人間清醒”王霜站出來說了這樣一番話:“什么時候你們支持女足的角度,不再是為了諷刺男足;什么時候你們的支持,是能看到不僅僅在國家隊中的我們,還有俱樂部其他踢球的女足球員們。給她們帶來踢下去的意義,那么我們中國女足在未來才會真正強大?!?/p>
這番話的用意很明顯,其一是想表達“女足不僅僅是男足的參照物”,女性踢足球應該被賦予獨立于男人之外的意義;其二是想呼吁大家在關注中國女足之余,更要看看世界上其它國家的女性是怎樣克服重重阻礙去踢球的;其三更是表達,中國的女足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強大,我們還任重道遠。
不知不覺中,我們給女孩子踢球貼上了太多的標簽:“女孩子踢球太辛苦”、“女孩子踢球嫁不出去”、“女孩踢球體能跟不上”、“女孩子踢球......”但事實上,即便有再多的借口,她們也還是去踢了,只是因為,這是她們自己的選擇。
沒有人低頭、沒有人埋怨,踢球,只是緣于熱愛,為自我而贏,或許這才是中國女足要證明的精神力量。